隨著計算機視覺技術和三維成像技術的飛速發展,
三維數字圖像相關測量系統(DIC)已廣泛應用于結構健康監測、材料力學、應力應變測試等多個領域。該系統通過捕捉物體表面的二維圖像變化,進而重建三維變形過程,具有高精度、高分辨率的優點。然而,由于系統自身的復雜性及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,測量過程中的誤差問題一直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課題。

1.原理
三維數字圖像相關測量系統基于數字圖像相關算法(DIC),通過采集物體在變形過程中的一系列圖像數據,分析表面紋理點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變化。系統通常由相機、光源、計算機及相應的軟件組成。相機用于拍攝不同角度下的物體表面圖像,軟件通過比對不同圖像中的紋理點,計算出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移、應變等參數。
在實際應用中,三維圖像測量系統的精度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尤其是系統的幾何畸變、光照條件、相機校準精度以及外界環境等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校準與誤差控制變得尤為重要。
2.系統校準的基本概念
系統校準是確保系統高精度輸出的基礎。校準的目的是建立相機成像與物體三維空間位置之間的數學關系。該過程通常包括內外參數校準和畸變校正兩個方面。
-內參數校準:內參數主要指相機的焦距、主點位置、像素尺寸等,內參數的準確獲取對于圖像的精確分析至關重要。一般采用標定板的方法,拍攝已知尺寸的標定板,通過圖像處理得到相機的內參數。
-外參數校準:外參數包括相機相對于世界坐標系的位置和方向。在多相機系統中,外參數的校準尤為重要,通過對多視角拍攝的圖像進行匹配和重建,確定相機的位置和朝向。
-畸變校正:相機鏡頭的幾何畸變(如徑向畸變和切向畸變)會對圖像的精度產生影響,因此需要通過拍攝已知標準圖案進行畸變校正。常用的畸變模型包括針孔模型和魚眼模型。
3.誤差來源與控制策略
即使經過校準,三維數字圖像相關測量系統仍會受到一些誤差的影響,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:
-幾何畸變誤差:鏡頭畸變、相機位置偏差等都會影響圖像的精度。為減少幾何畸變誤差,除了進行相機校準外,還可以通過精確控制相機位置、減少鏡頭的畸變等方式加以控制。
-光照誤差:光照條件的變化對紋理的清晰度和穩定性產生較大影響,特別是在低光照條件下,紋理可能不夠明顯,導致圖像匹配錯誤。通過控制光源的均勻性、使用穩定的光源設備以及增加圖像處理算法的魯棒性,可以有效減少光照誤差。
-圖像匹配誤差:在數字圖像相關算法中,圖像匹配精度直接影響位移場的計算結果。對于復雜變形情況,圖像匹配算法可能會受到局部缺失紋理或噪聲的影響,導致匹配誤差。為了降低此類誤差,可以采用高質量的紋理和專門的匹配算法,如子像素精度匹配算法。
-環境誤差:溫度、濕度、振動等環境因素可能會影響測量的精度。例如,溫度變化可能引起材料的膨脹或收縮,從而導致測量誤差。在高精度測量中,應盡可能保持實驗室環境的穩定,或者通過實時監控和補償這些變化。
4.誤差控制的常用方法
-多相機系統的協同校準:使用多臺相機進行測量,能夠提供多個視角的信息,從而增加測量的可靠性和精度。通過精確校準每臺相機的內外參數,可以有效減小單個相機誤差對整體測量精度的影響。
-高分辨率圖像采集:提高圖像分辨率可以使得紋理特征更加清晰,減少圖像匹配時的誤差。在實際應用中,選擇合適的相機分辨率和光圈設置,有助于提高整體測量的精度。
-校準結果的反向驗證:進行系統校準后,采用已知的標準物體進行反向驗證,通過與實際測量結果對比,評估校準效果,并及時調整校準參數。